技术文章

Technical articles

当前位置:首页技术文章

  • 20215-13
    小鼠笼长期不更换对小鼠的危害有多大?

    小鼠笼更换的原因:小鼠尿液中的尿素和水经过尿素酶(由微生物代谢产生)分解成氨和二氧化碳,研究证实,氨浓度过高会引起实验动物鼻部和嗅粘膜受损;长期暴露在低浓度氨中,会加剧啮齿动物的呼吸道感染,角膜混浊和鼻部损伤等疾病。因此为了使动物保持干净,使氨气等污染物浓度保持在可接受的范围内,垫料,笼子需要勤更换。小鼠笼内出现生虫或细菌、真菌感染将会导致小鼠脱毛和皮肤病。比如: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会造成小鼠脸部皮肤脓疮;链球菌会引起局部坏死性溃疡性皮肤炎(如颈部两耳间等);毛虱也会导致小鼠发...

  • 20214-15
    如何使用蜱虫监测旗

    蜱虫监测旗,是采用摇粒绒布裁剪制作而成,版型设计符合病媒监测要求,能够更好的在野外使用。监测旗是病媒工作者在野外做蜱虫的监测,通过绒布的吸附性来捕捉草丛间的蜱虫,通过蜱虫的采样密度来做工作报告。一、根据调查地段内植被的生态环境情况,选择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定时或定距离调查蜱虫密度状况。一般采用拖旗法和摆旗法两种方法。1、拖旗法:将90cm×60cm的白棉布旗,一边两端用绳子固定,另一端穿入伸缩杆,旗子平铺地面,拖拉绳子前进,每步行10m-20m即可停下检视附着的蜱数。将附着在布...

  • 20214-7
    便携式电测水位计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哪些?

    便携式电测水位计由测线、探头、水位检测器、卷线轮、支架、导电机构、摇把、皮背包等组成,其主要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、价格便宜、携带方便。1.测线:采用外径中2.0,7/0.25镀锌钢芯高密度聚乙烯绝缘、破断拉力不小于25公斤力,使用温度-55℃~+50℃,试验电压为1000伏,测线按标准钢卷尺制做间距一半的刻度标记,用铝标牌压在测线上,铝标牌上印有米数字标记,米内余尺数在测量水位时用钢卷尺量出。2.探头:采用耐蚀不锈钢制造,探头测针用玻璃粉末绝缘子,环氧树脂封灌,并用马蹄型护罩保...

  • 20213-18
    疾控诱蚊灯的放置位置对诱蚊的影响

    疟疾是备受广泛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,也是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、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虫媒传染病。蚊虫密度通常是了解蚊虫介导传染病流行情况重要指标之一。采用疾控诱蚊灯对蚊虫密度进行监测,掌握蚊虫密度及其影响因素,有助于卫生部门及时采取措施,预防和减少由蚊虫传播的疾病的发生和发展,以提高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。蚊虫具有对光趋向性,在高温阴暗潮湿的地方大量活动及繁殖,以及昼伏夜出等特性。利用蚊虫的这些特性,采用疾控诱蚊灯在日落前后对蚊虫进行监测,可以大限度的捕获蚊虫,...

  • 20213-3
    诱蚊诱卵器监测的应用与实践

    诱蚊诱卵器使用说明:1、主要结构结构包括5个部分:透明杯体、黑色外罩、黑色上盖、伞盖、浮片。2、悬挂高度使用方法与一般的集卵器相同,悬挂在树荫、灌木等阴凉处,不能在太阳直射处悬挂。离地0.5米以内为宜。理论上讲,离地面越近效率越高。但放置在地上容易出现被打翻等意外而导致失效。3、布放方法将自来水静置一夜,除去氯。将水注入透明杯体,水的深度以半杯水为宜,浮片放入水中作为蚊产卵的落脚点。可用一根细线将浮片悬挂在盖子下方,避免浮片遗失。线的长度要保证浮片可以在水上正常漂浮。布放时间...

  • 20213-2
    公共环境病媒生物防治监测中的方法

    对于城区公共外环境环境病媒生物防治制的工作,多采用器械法对城区环境以及市政设施卫生健康工作的监督进行,并对孳生环境的调查,掌握城区环境内病媒生物的孳生地的基本情况做好台账,,这样才能有效的指导当地有针对性的采取分类治理措施,确保孳生环境得到有效治理,消除孳生病媒生物环境。按照监测防治的工作种类大致可分为几种:一、鼠类的监测:在监测环境中采用鼠夹法或粘鼠板法,每一监测环境每次布板不少于200个有效夹(板)。监测时间采用每2月监测一次,全年监测6次,并做好有效记录。二、蟑螂监测:...

  • 20213-2
    有害生物防治中的重要性

    有害生物的控制在社会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一环,在有害生物控制的前提下,要知道有害生物的种类分别。有害生物的种类繁多,要认识到有害生物的危害;1、公共卫生2、农田园林和草场3、建筑4、仓储等等。病媒生物中,蚊类、蝇类、蜚蠊、蜱螨类等是对公共卫生影响大的几类有害生物,许多疾病都是有这些有害生物传播的,被称为“病媒有害生物”。由病媒有害生物传播的疾病都有很多,对人类的健康有莫大的关系。因为对于社会的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很重要。病媒有害生物的监测工作,要用到很多的监测工具,因此选好工...

  • 20211-21
    制作昆虫标本时需要正确地使用昆虫针

    昆虫针一般直接刺入虫体胸部的中央。为保证分类上的重要特征不被损伤,并使同-大类标本制作规格化,针叉甲虫时要避开胸部腹面的胸足基节窝,将针穿刺在右翅鞘的内前方,使针正好穿过右册中足和后足之间。蝽科等半翅目昆虫,昆虫针应穿插在小盾片略偏右方,这不但保护了小盾片的完整,也不会损坏胸部腹面的喙及喙槽。直翅目的昆虫,如蝗虫等,要将针插到前胸背板的后方,背中线偏右侧,这样不会破坏前胸背板及腹板上分类特征的完整性。膜翅目(蜜蜂蚂蚁等)及鳞翅目(蝴蝶、蛾类)昆虫,是从中央插入,通过中足基节的...

共 108 条记录,当前 7 / 14 页  首页  上一页  下一页  末页  跳转到第页